-
裴小青副主任醫(yī)師
超聲科
醫(yī)生介紹
裴小青,女,副主任醫(yī)師。1978年出生,2001年中山醫(yī)科大學本科畢業(yè)后一直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超聲科工作,2005年獲中山大學臨床醫(yī)學碩士學位,2010年獲中山大學臨床醫(yī)學博士學位。2011.8-2012.7,英國St Thomas’Hospital(School of Medicine, King’s College London)(圣托馬斯?倫敦國王學院)進修學習血管內皮功能的成像研究。2012年1月起被聘為為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超聲科副主任醫(yī)師,從事腫瘤的超聲診斷及介入治療工作,擅長肝膽病變,婦科腫瘤,乳腺、甲狀腺、淋巴結等淺表臟器腫瘤的超聲診斷及介入診斷治療,對肝臟腫瘤超聲造影診斷和治療效果評價及婦科腫瘤、甲狀腺病變的診斷有較深入的研究。研究方向:目前主要從事超聲造影的定量分析組織血流灌注相關的基礎及臨床研究,相關的論文發(fā)表在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和British Journal Radiology雜志上,其中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orrel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and arteries in neoangiogenesis or sinusoidal capillarization在第3屆亞洲超聲造影論壇上口頭發(fā)言,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cervical tumor in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us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在第5屆亞洲超聲造影論壇上口頭發(fā)言。 獲資助主持的科研課題:1. VEGFR2靶向超聲造影定量分析評價小鼠胰腺癌的抗腫瘤治療效果的實驗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201103, 2013.1-2015.12 )2. 宮頸癌的超聲造影定量分析及其在新輔助化療效果判斷中的作用(廣東省醫(yī)學科研基金,項目批準號:B2011116,2012.1-2013.12)3. 超聲造影定量分析在宮頸癌新輔助化療中的應用 (中心留學啟動基金2013-4)參與的科研課題:1.EMMPRIN基因各亞型對舌鱗癌侵襲和轉移潛能影響的及其機制的實驗研究(國家自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101592, 2012.1-2014.12, 第三負責人,負責qRT-PCR檢測)2.超聲造影定量分析組織血流灌注早期評價惡性腫瘤對化療藥物反應的實驗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071168,2011.1-2013.12,負責超聲造影定量分析)3. 腫瘤抗血管生成治療過程中腫瘤血管及微環(huán)境正常化的超聲造影定量評價,(國家自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編號:30900369,2010.1-2012.12,負責超聲造影定量分析)4.化療藥物致兔心臟毒性作用的動物模型建立及超聲新技術應用(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基金,項目編號:2009B060700101, 2009.1-2011.12,第二負責人,負責超聲檢查)
醫(yī)生擅長
肝膽病變,婦科腫瘤,乳腺、甲狀腺、淋巴結等淺表臟器腫瘤的超聲診斷及介入診斷治療,對肝臟腫瘤超聲造影診斷和治療效果評價及婦科腫瘤、甲狀腺病變的診斷有較深入的研究